當爸媽過了 65 歲: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、長照、財務、法律知識

NT $280.00
NT $221.00


一本寫給上班族的知老實用手冊照顧父母,也為未來的自己做準備 關於「老」,我們知道的太少,準備的也太少。不管是父母的,或是你自己的。面對「老之將至」,你要倉皇的摸索,還是優雅的預習? 「那年,父親七十九歲,中年曾動過心臟手術的他,身體雖稱不上硬朗,但生活打理、行動力皆自在裕如,以致雖見形體顯現老態,但我們卻總是輕忽他已步入遲暮之年……直到某日他在公園跌倒,摔斷了髖關節,接連引發的骨牌效應,讓我們在其生命的最終章,經歷了一次刻骨銘心的學習之旅……」 如果你是在職場打拚的上班族或職業婦女,甚至是全職家庭主婦,你知道什麼人,會讓你當下的生活出現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? 日本財經商業雜誌《日經Business》在二○一四年九月,以〈隱形照護,一千三百萬人的強震〉為題,宣告日本中年世代正進入照護的「震央區」,因為他們屬於「團塊世代」(戰後嬰兒潮)的父母,在這一年已全數跨過六十五歲。高達一三○○萬名中高階上班族,從此成為白天在職場賣命,晚上還得當長輩看護,隨時可能因體力透支而折損的「隱形照護者」。根據估算,在台灣有高達二二○萬的上班族,此刻正面臨失能長輩照護的壓力;且近六成五的企業之員工曾因照護問題而離職。雖然最快於二○一八年,台灣長照保障的拼圖即可完成,但由於長照保險將參照全民健保只要一出生就納保,且可視情況調整費率,未來除保險費用可能逐步調高,還可能出現如同健保「政府給付金額逐步降低、民眾自費服務卻調升」窘境。因此,無論是規畫長輩或自身養老的保障,都應避免過度依賴政府的社會保險,才是上策。 你要倉皇的摸索,還是優雅的預習? 隨著科技與醫藥的發達,如今高齡或超高齡老者比比皆是。然而夾在孩子與父母、婚姻與工作之間的「三明治世代」愈來愈多,甚至儘管自己退休了,未來還得繼續照顧自己的父母。然而關於長輩因老化而引起的諸多病症及生死關頭之決斷,只是小小上班族的你我又該如何招架?此外,當爸媽過了65歲,各種醫療、長照、財務、法律相關問題,也會接踵而來:關於醫療──●如何確認爸媽是否罹患失智症?該看哪一科,該做哪些檢查?●哪些疾病易造成長期臥床?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?關於長照──●身為年老雙親的主要照顧者,該事先做哪些準備?●外籍看護怎麼申請,該怎麼選擇適合的外籍看護?●萬一爸媽需要長期照顧但自己又無法抽身,該如何選擇優質的安養機構?關於財務──●該不該買長照險,怎麼買最聰明?●退休後至少要多少錢才夠用?退休後最適合的投資工具是?●申請外籍看護費用如何計算?照護機構收費標準各不同,如何避免糾紛?關於法律──●該如何避免長輩離世後的遺產繼承問題?●當爸媽判斷能力不足,如何利用監護與輔助宣告制度加以保護? 本書作者以親身經歷為出發,耗時一年,走訪老年醫學專科醫師、律師、安養機構負責人、跨國人力仲介公司、保險公司、投資顧問公司等,並蒐集相關報導、報告、論文,希望藉由此書,給廣大上班族一些建議與提醒,並帶領讀者預覽老後的風景,知老、惜老,而後護老。期待無論是年輕或中年的讀者,都能將此書視為一本人生的使用手冊、預約未來幸福生活的導讀本。


財務 外籍看護 醫療 長照 照護 上班族